現(xiàn)在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和自身關系,導致不能餐餐在家吃飯。因此,讓孩子吃東西的時間學會“防患于未然”十分重要。
現(xiàn)狀:
每天上下學高峰,省會各中小學校周邊各種小店里、小攤前總是擠滿了孩子。
在汝河新區(qū)小學門口,攤點老板的油鍋里放滿了香腸、丸子等,鍋里的油已發(fā)黑,可小攤卻被學生們圍得水泄不通。攤主油膩的雙手,不停地拈著生食、錢幣、熟食、刷調料的毛刷。像這樣的攤點,校門口附近百米的胡同里,足有五個。
除了這些熟食攤點,校門口的小賣部也是很多小學生的去處。各種各樣的甜、辣食品,包裝簡單,沒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,很多是“三無”食品。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小學放學后,幾乎每個沒有家長跟隨的學生手里都會拿著這樣的食品,如小包裝的鍋巴、辣味豆筋、速食面等。
“這些東西來源不明,粗制濫造,我是不會讓孩子吃的!眮斫雍⒆拥膹埮空f,“不過沒辦法啊,工作忙,不能一天到晚跟著他,想管都管不住!
而當被問及會不會擔心食品不吃壞身體時,幾個小學生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手里的“金針菇”、“麻辣豆筋”,一邊說:“沒關系吧?我們天天吃!
建議:
二七工商分局工作人員王英顯表示,“三無”食品一般是包裝簡陋、外觀不規(guī)整、價格便宜。家長要提醒孩子在買東西時,首先要仔細觀察包裝袋外觀是否整潔、密封,是否是食用塑料包裝。其次要看生產廠家、品牌產地及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。一般情況下,大廠家和大公司的食品有一定保障,建議孩子們盡量選擇有一定度的公司產品。此外,路邊小攤點沒有營業(yè)執(zhí)照,食品材料來源不明、食品污染嚴重,炸食品的油反復使用,會產生致癌物質,不能食用。
還有很多家長建議,能否由教育、工商等主管部門聯(lián)手,徹底清理校園外各種不衛(wèi)生的食品攤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