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健品不是藥劑 別貽誤了病情
2012/9/4 8:40:04 閱讀數(shù):614 信息分類:
保健食品 編輯:小于
保健食品是近年來深受人們青睞的食品,一些不法商販為了銷售保健品,將其功效進行夸大,誤導消費者將其看做致病良方。在此提醒大家,保健食品并不具備疾病的功能,與此同時,一些商家利用非藥品冒充藥品,危害不可小覷。
保健食品冒充藥品使人上當
市民陳女士不久前買了一盒“復方甘草片”,可是回家仔細一看,包裝盒上標著的是“廣衛(wèi)食字”。經過咨詢發(fā)現(xiàn),這盒所謂的“藥品”其實只是普通食品,只是名字像藥而已。不僅“搭車”藥品名稱,一些仿藥品還模仿藥品的包裝。記者看到,一盒名為“新達克寧”的保健用品,包裝與藥品“達克寧”極為相似。此外,還有標示為保健用品的“666皮炎平”,不僅看似藥品“999皮炎平”,還非法添加了成分復方醋酸地塞米松。
保健食品仿冒藥品害人不淺
市食藥監(jiān)局工作人員稱,部分商家利用一些手段以非藥品冒充藥品,讓非藥品像極了正規(guī)藥品,這種違法行為對公眾健康構成了威脅。如果患者誤把非藥品當做是治病的,將嚴重貽誤時機,加重成本,自身健康和財產安全都會受到影響。更嚴重的是,一些仿藥產品存在非法添加的現(xiàn)象,添加的劑量甚至超過正常劑量的幾十倍,存在安全隱患。這些仿藥品不只會害人,還嚴重擾亂市場秩序。與藥品的高投入、高標準、嚴要求相比,非藥品產品生產工藝簡單、成本低廉,以非藥品冒充藥品銷售將獲得高額暴利。
三招識破假冒伎倆
藥監(jiān)部門表示,消費者識破非藥品冒充藥品的伎倆,可以從三個方面辨別,存在以下現(xiàn)象之一,則很可能其產品不是真正的藥品。一是大肆宣傳產品有,尤其是在傳單中有大肆表述產品功效的斷言,并療效,宣傳自己的產品對某一種疾病有特殊療效;二是有專家推薦、患者現(xiàn)身說法,根據(jù)《藥品管理法》規(guī)定,藥品、醫(yī)療器械廣告不得利用醫(yī)療科研單位、學術機構、醫(yī)療機構或專家、醫(yī)生、患者的名義和形象做證明;三是謊稱新專利、新發(fā)明、攻克醫(yī)學難題,有些違法藥品宣傳以“填補國內外發(fā)明空白”為幌子,宣傳可目前人類尚無藥的某些疾病,如癌癥、類風濕關節(jié)炎、糖尿病等,引誘患者高價購買其產品。